房企開始布局海外房地產市場,品牌房企海外投資規模日趨擴大。據統計,2012年,中國海外總投資額約700億元;2013年,突破1000億元;而2014年上半年,萬科、綠地、碧桂園等品牌房企“出?!蓖顿Y的趨勢更加火爆,僅2014年1-4月中國海外投資額已達600億元。萬科表示,在控制海外投資風險的前提下,公司會繼續關注可能存在的合作機會。綠地集團今年計劃確保海外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明年力爭海外銷售收入達到400億元。2014年,碧桂園再次亮劍,落子澳洲,成功拿下位于悉尼的優質地塊,海外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大型房企向產品多元化發展,以突破業績冰點,增加盈利。在地產景氣度低迷的情況下,部分房企在旅游地產、養老地產和文化地產等領域看到了全新的商機。據數據顯示,過去30年中國旅游地產投資總額僅8000億元,近兩年每年的投資總額都超過了1萬億元,旅游地產高速發展趨勢不可小覷。在萬科、保利、綠城等都已有一些養老地產項目的房企中,保利更為重視養老地產的發展,表示計劃在未來5年對養老地產項目投入60億-80億元。而綠地開始大手筆投資建設文化地產。
“互聯網+房地產”新概念的介入,房地產企業也正在產生互聯網巨頭。在過去調控的10年里,很多規模較大的房地產公司倒下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產業單一,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缺乏與新興行業的溝通銜接,從而不能通過資源整合獲得持久發展動力。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過去比較粗放,而未來則需更加精細化運行。從長遠來看,“互聯網+房地產”必將走的更遠,無論是電商、眾籌,還是社區APP、O2O,注重客戶體驗的互聯網將帶領房地產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房企也將充分運用互聯網的發展優勢及特點,提高自身服務水平、管理效率及市場競爭力。
三、順勢而為,并購風起
房企競爭激勵,行業趨于集中化,并購重組不可避免。2015年是一個市場機制發揮其資源充分優化配置和優勝劣汰作用之年。部分中小房企面臨難以為繼、資不抵債的風險,大規模并購重組的可能性在逐步增加。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均已實現快速發展,房企在境外發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已有先例。近日,萬科與鵬華基金推出中國內地首只公募發行的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產品。商業地產企業通過出售或出租給REITs以實現退市套現、回籠資金,對企業的吸引力將會大幅提升。由此我們認為,一、二線城市的相關物業在未來將迎來發展先機,最有望借由REITs實現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走牛,也使得并購基金方興未艾。經過長達7年的調整,2014年起股市開始迎來普漲行情,國內股市已經迎來良好發展機遇。以2009年為例,當年有176家公司提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草案,按照提出的預案金額計算,通過并購重組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總計1248億元,增加上市公司總市值13250億元,并購退出擁有良好的收益。目前,比較成熟的是“PE+上市公司”并購基金模式,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充當GP(普通合伙人)與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其關聯公司一同作為并購基金的發起人,成立有限合伙制并購基金;并購基金作為上市公司產業整合的主體,圍繞上市公司既定的戰略發展方向開展投資、并購、整合等業務,提高和鞏固上市公司行業地位。對于并購基金投資的項目,由上市公司并購作為退出的主要渠道,提高投資的安全性。該模式可實現PE和上市公司共贏。
專業的資產管理能力和卓越的創新精神,是長富匯銀投資與管理規模增長的兩大驅動力。長富匯銀基金自成立以來就著手開展商業并購方面的工作,并與百強房企、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各方進行過接洽,積極尋找有發展潛力的基礎資產。2015年,我們仍將通過投資理念和交易方式的創新,最快、最好地滿足融資企業和投資者的需求,不斷提升企業的主動管理能力,實現“專業化、品牌化”擴張。